后人类主义视角下译者身份的消解与重生

Authors

  • 杨海涛 天津外国语大学

DOI:

https://doi.org/10.70693/rwsk.v1i7.1170

Keywords:

后人类主义, 译者身份, 翻译实践, 人工智能, 翻译技术

Abstract

后人类主义批判人类中心主义,强调人机融合与多元共生,颠覆了传统译论中译者单一身份认知。受翻译技术普及与全球化交流影响,译者从翻译活动单一中心转变为多元协作主体,打破传统二元对立。后人类主义下,译者呈现 “创译者”“协调者” 等新身份,兼具多重角色且动态调整。这推动翻译理论革新与实践优化,也对译者素养提出更高要求。研究指出,译者身份的转变是科技文化发展必然,未来应聚焦新兴翻译领域及二者深层互动机制。

References

王宁.后人类时代的来临与后人文主义批评的崛起[J].文艺理论研究,2024,44(06):39-47.

Donna Haraway. A Cyborg Manifesto[N].Socialist Review,1985(1).

葛鲁嘉.后人类主义时代的心理学演进[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4,46(05):1-8.

Lawrence Venuti.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 Translation[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2009:34.

Alexander Fraser Tytler. Essay on the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2007:18-.

陈婕.中和翻译视阈下的译者主体性阐释[J].当代外语研究,2024,(03):74-82+95.

Downloads

Published

2025-08-05

How to Cite

杨海涛. (2025). 后人类主义视角下译者身份的消解与重生.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刊, 1(7), 58–62. https://doi.org/10.70693/rwsk.v1i7.1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