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女性电影的创伤叙事与复原机制
DOI:
https://doi.org/10.70693/rwsk.v1i8.1290Keywords:
华语女性电影, 文本分析, 创伤叙事, 复原机制Abstract
创伤类华语女性电影主要呈现三类心理创伤:自然灾难、父权物化与依恋关系幻灭。女性普遍缺乏稳定情感支持,母亲缺席加剧孤立,同性情谊与互助成为替代性“安全基地”。应对路径分为逃避真实与面对真实:前者依赖防御机制导致情绪固着与创伤重演,后者通过容纳丧失与哀悼重建现实联系并实现心理超越。作品细腻展现女主角的创伤修复过程,凸显父权语境下身份认同的文化批判与疗愈价值。
References
张晨阳.当代中国大众传媒中地性别图景[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125.
史可扬.影视批评方法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81.
Lindemann E. Symptomatology and management of acute grief[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1944, 101(2):143.
赫尔曼·朱迪斯 著, 施宏达, 陈文琪 译. 创伤与复原[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9:124.
李娜. 成人依恋、嫉妒和情绪调节的关系研究[D]. 兰州:西北师范大学, 2012:3.
Bowlby J. 著, 余萍, 曾铮 译. 情感纽带的建立与破裂[M]. 北京:世界图文出版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2017:150.
Downloads
Published
2025-09-05
How to Cite
李春裔, & Low Yong San. (2025). 华语女性电影的创伤叙事与复原机制.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刊, 1(8), 229–233. https://doi.org/10.70693/rwsk.v1i8.1290
Issue
Section
研究论文
License
Copyright (c) 2025 李春裔, Low Yong San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