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背景下转媒体在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中的应用研究
DOI:
https://doi.org/10.70693/rwsk.v1i4.863Keywords:
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 转媒体, 人工智能技术Abstract
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正朝着数字化、跨媒介化的方向发展。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已不仅是简单的文化保护,而是一个涉及媒介转化、技术创新的复杂过程。由于全球化的影响,保持民族独特性、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在保护与传承文化遗产的过程中,艺术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艺术作品通过审美教育、艺术创作等方式,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年轻人的价值观、审美观等,使优秀民族文化得以延续。同时,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对文化遗产的挖掘和研究,有助于丰富和拓展文化遗产的内涵。无论是通过现代方式表达传统内容,还是借助传统方式表达现代内容,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借助转媒体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创新提供新的可能性。
References
董和谐, 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的来源、保护与传承——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有感[J].戏剧之家,2019(14):37.
新华社, 中国政府网. 习近平对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 让文化和自然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EB/OL].(2024-08-06).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408/content_6966752.htm.
夏萍, 郑蕾, “与时麒鸣——纪念周信芳诞辰130周年展”策展综述[J].上海艺术评论,2024(6):11-13.
杨青青, 转媒体时尚艺术——当代艺术作品从灵感到质感的转换创作与实践[J].戏剧艺术,2012(4):113-116.
陈永东, 杨青青, 基于转媒体的传统文化艺术转化与传播策略[J].新闻爱好者,2023(3):58-61.
王强春, 《黑神话:悟空》跨文化传播策略与路径研究[J].学术探索,2025(2):127-133.
程延如冰, 李志斌, 戏曲创新问题浅议——从越剧《甄嬛》谈起[J].戏剧之家,2016(9):10-11.
杨青青, 中国戏曲服饰纹样元素码设计研究[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23:230-243.
新华社, 沂南县人民政府. 新华社丨山东沂南:“红色+”激发文旅新活力[EB/OL].(2024-11-09).http://www.yinan.gov.cn/info/7776/157540.htm.
Downloads
Published
How to Cite
Issue
Section
License
Copyright (c) 2025 贾雨晴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