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堪舆学:书写天地人之间的关系 — 论赵野的山水美学建构
PDF (简体中文)

Keywords

中国文学;诗歌;山水美学;赵野;古典精神

How to Cite

高若栋. (2025). 诗歌堪舆学:书写天地人之间的关系 — 论赵野的山水美学建构.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刊, 1(1), 140–147. https://doi.org/10.70693/rwsk.v1i1.454

Abstract

作为“第三代”诗歌运动的重要成员中相对独立、异质的一位,赵野笃信历史,饱受古典文学滋养。其诗歌所展露的关照丹青的写作意识、自然隐逸的追求、对于道德观的尊崇、基于实虚交混的情怀,对于当代诗歌的审美转向和语言生态产生着持续性影响。研究赵野的诗学要旨,如何解构其文本中关于山水美学的建构和审视、反思是主要问题。援引中国传统文化场域中研究天地人之间关系的堪舆学相关内容,掺入乃至突破固有的诗学批判及理论体系,从而融合并充盈学术视角、逻辑经验、意识脉络等位面,以此发掘开拓的新内涵和境界,既有利于对赵野作品展开进一步的重释或阐明,也得以对当下及未来的汉诗发展做出超越范式的积极探索,创造部分镜鉴价值。

https://doi.org/10.70693/rwsk.v1i1.454
PDF (简体中文)

References

李天道. 中国古代诗歌美学思想研究[M].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5: 55.

余敦康. 哲学导论讲起[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 236.

李敬泽. 会议室与山丘[M]. 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8: 102.

赵野. 庄子卮语[J]. 诗刊. 2025(1): 75-80.

刘跃进. 〈文选〉学丛稿[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21: 119.

张枣. 朝向语言风景的危险旅行——中国当代诗歌的元诗结构和写作姿态[J]. 上海文学2001(1): 186-191.

武家壁. 论半坡彩陶盆的天象图式[J].文博. 2020(3): 37-47.

陶机灵、危婧婧.浅议拙政园堪舆的科学性[J].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 2008(4): 22-24.

陶机灵、危婧婧.浅议拙政园堪舆的科学性[J].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 2008(4): 22-24.

赵野. 庄子卮语[J]. 诗刊. 2025(1): 75-80.

巫鸿. 天人之际:考古美术视野中的山水[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4: 177.

吴洋、常静怡、宋阳. 浅析堪舆思想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应用——以清漪园为例[J].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23(3): 62-70.

赵汀阳. 人工智能提出了什么哲学问题?[J]. 文化纵横. 2020(1): 43-51.

赵野. 剩山[M].江苏: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2: 232.

曹梦琰. 秩序之美——赵野诗歌论[J]. 新文学评论. 2014(3): 135-138.

王元化. 九十年代反思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n 2000: 20.

艾略特. 艾略特诗学文集[M]. 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89: 249.

西川. 北宋:山水画乌托邦[M]. 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 2021: 38.

赵野. 庄子卮语[J]. 诗刊. 2025(1): 75-80.

田晓菲. 神游——早期中古时代与十九世纪中国的行旅写作[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5: 41.

赵野. 剩山[M]. 江苏: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2: 109.

胡晓明. 万川之月——中国山水诗的心灵境界[M]. 江苏: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 42.

陈寅恪. 金明馆丛稿初编[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204.

钱锺书. 宋诗选注[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 42.

赵野. 剩山[M]. 江苏: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2: 5.

石守谦. 风格与世变:中国绘画十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146.

胡晓明. 万川之月——中国山水诗的心灵境界[M]. 江苏: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 222.

赵野. 剩山[M]. 江苏: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2: 232.

方闻. 夏山图:永恒的山水[M]. 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 2016: 164.

Harrie A. Vanderstappen. The Landscape Painting of China[M]. edited by Roger E. Covey. Gainesvelle:University Pressof Florida,. 2014,. pp. 34-35.

李章斌. 走出语言自造的深化——中国新诗论集[M]. 江苏: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3: 264.

沈奇. 秋水静石一溪远——论赵野兼评其诗集〈逝者如斯〉[J]. 当代作家评论. 2005(2): 114-118.

李心释. 语言观脉络中的中国当代诗歌[J]. 江汉学术. 2014(4): 52-58.

巫鸿. 天人之际:考古美术视野中的山水[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4: 201.

颜红. 白雪掩埋的火焰——论赵野的古典抒情[J]. 当代作家评论. 2005(2): 118-123.

赵汀阳. 历史·山水·渔樵[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9: 88.

高居翰. 图说中国绘画史[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2: 35.

奚密. 现代汉诗:一九一七年以来的理论与实践[M].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008: 89.

裨治文. 联邦志略[M]. 广东:南方日报出版社. 2018: 5.

赵野. 剩山[M]. 江苏: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2: 108.

李章斌. “王在写诗”——海子与浪漫主义诗人的自我定位[J]. 文艺争鸣. 2013(2): 82-88.

赵野. 剩山[M]. 江苏: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2: 76.

李泽厚. 美的历程[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9: 146.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Copyright (c) 2025 高若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