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之死”与“饥饿之死” ——《庄子》与《饥饿艺术家》生存主题异同论
DOI:
https://doi.org/10.70693/rwsk.v1i6.1086Keywords:
庄子, 卡夫卡, 饥饿艺术家, 生存主题Abstract
在先秦自然哲学与20世纪工业文明的跨时空比较视域下,本研究对《庄子》“混沌之死”与卡夫卡《饥饿艺术家》“饥饿之死”引起的关于生存主题的寓言进行互文性解读,揭示二者对人类生存本质困境的认知及超越路径。“混沌之死”寓意以主观意志改造自然或人性的行为,警示过度改造的危害,呼吁回归本真、重建生态平衡;“饥饿之死”揭示工业文明下人类普遍的精神危机与生存的虚无异化。二者共同指向人类生存的本质困境。在书写方式上,二者均有对“异化”“荒诞”“物化”生存形态的描写。卡夫卡的寓言塑造人际疏离的现代性样本,展现现代社会的生存困境;庄子的寓言则批判礼教异化,主张保持精神独立。卡夫卡的“荒诞”源于资本主义异化,向死而生;庄子的“荒诞”源于世俗认知局限,主张精神超越。卡夫卡的“物化”表现为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商品异化,预言工具理性对人性的侵蚀;庄子的“物化”是一种哲学境界,主张通过修养功夫实现超脱。这种跨时空“对话”既凸显中西文明在应对生存危机时的思维分野,又展现人类生存主题的永恒性及异质文明下生存哲思的共振。
References
王先谦.庄子集解[M],北京: 中华书局,1987.
卡夫卡.卡夫卡全集:第一卷[M]叶廷芳,编.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222;189.
焦循.孟子正义[M],北京: 中华书局,1987:970.
吴晓东:从卡夫卡到昆德拉——20世纪的小说和小说家[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24;53.
卡夫卡.致菲莉斯[M]//叶廷芳.论卡夫卡.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孙君华.试论布莱希特的陌生化效果[J].国外文学,1982(04):5-36.
阿尔贝·加缪.西西弗斯神话[M].沈志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6.
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关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研究[M].杜章智,任立,燕宏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143—144.
钱理群.鲁迅作品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61.
汉娜·阿伦特.启迪:本雅明文选[M].张旭东,王斑,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马修·阿诺德.文化与无政府状态:政治与社会批评[M].韩敏中,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11.
卡夫卡.卡夫卡全集:第七卷[M].叶廷芳,编.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189.
钱理群.两个“无名的人”对20世纪世界图景的预言式解读——在“隔离”中读张天佑《鲁迅、卡夫卡解读》[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05(01):100-102.
Downloads
Published
How to Cite
Issue
Section
License
Copyright (c) 2025 杨传禄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