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到“画布”:人工智能何以推动乡村艺术再生与文化传承
PDF (简体中文)

Keywords

AI驱动
乡村艺术再生
乡村文化传承

How to Cite

徐鹏. (2025). “数据”到“画布”:人工智能何以推动乡村艺术再生与文化传承.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刊, 1(3), 209–212. https://doi.org/10.70693/rwsk.v1i3.797

Abstract

文章主要探讨人工智能(AI)在乡村艺术再生与文化传承中的应用,重点聚焦于文化符号挖掘与重构、多元场景创设及协同演进机制等关键环节。研究首先从乡村艺术再生的概念与价值切入,阐释其与乡村文化传承之间的互动关系。接着分析乡村文化符号的定义与类型,剖析AI技术在文化符号挖掘的应用方式。在此基础上,探讨AI在乡村公共艺术、手工艺复兴与艺术教育等多元场景中的创新实践,进而提出AI驱动的乡村艺术与文化系统协同演进机制,以期为乡村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引。

https://doi.org/10.70693/rwsk.v1i3.797
PDF (简体中文)

References

孙茂松.机器语言能力和人工智能助力乡村振兴[J].语言科学, 2022, 21(5):453-455.

向勇.乡村性的重构:中国艺术乡建的本土美学实践[J].民族艺术研究,2025,38(01):5-13.

文丰安.人工智能助推乡村振兴发展的现状与路径探析[J].江淮论坛, 2022(6):65-70.

吴瑜鹏.人工智能在数字乡村建设中的应用[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3, 44(10):97,122.

常鑫.基于CiteSpace的国内设计赋能乡村振兴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J].包装工程, 2023, 44(4):358-367.

徐鹏,沈静怡.数智技术赋能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可持续更新策略研究[J].智能城市,2024,10(11):69-72.

付卫东,汪琪.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价值意蕴,风险隐忧与策略调适[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4, 26(5):83-90.

曹银山,邹照斌.类ChatGPT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乡村文化振兴:机遇,挑战和路径[J].图书馆, 2024(6):67-73.

耿国华,高健,汤汶,等.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应用研究综述[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5,55(01):1-22.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Copyright (c) 2025 徐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