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智《天方性理》中的心性论——兼论对宋明理学的吸收
PDF (简体中文)

Keywords

刘智
天方性理
心性论
宋明理学

How to Cite

汪正祺, & 张思听. (2025). 刘智《天方性理》中的心性论——兼论对宋明理学的吸收.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刊, 1(2), 440–447. https://doi.org/10.70693/rwsk.v1i2.719

Abstract

刘智《天方性理》以真主本体为终极依据,通过“性”的先天层级划分与“心”的灵修阶梯设计,将宋明理学的“性即理”、“心即理”、“体用一源”等命题纳入伊斯兰心性论框架。其以“继性”为真宰首显,重构“性即理”的本体论根基;以“心分七品”融合苏菲功修与儒家道德实践,最终实现了伊儒思想的创造性转化。这一转化既保留了伊斯兰教义的核心,又通过结构性类比使儒家心性论成为诠释宗教体验的工具,为跨文化哲学提供了方法论启示。

https://doi.org/10.70693/rwsk.v1i2.719
PDF (简体中文)

References

季芳桐.伊儒会通研究[M]. 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15.

刘智.天方性理释解[M]. 马勇刚,主编.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15.

程颢,程颐.二程集[M]. 北京:中华书局, 2004.

马注.清真指南[M].余振贵,点校.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

高东兴.伊儒会通视域下的人性理论[D].银川:宁夏大学,2020.

薛莉.心性会通是回儒之间的根本会通——季芳桐教授访谈[J].中国穆林,2017,(03):53-57.

黎靖德编.朱子语类 [M]. 北京:中华书局,1986.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M]. 北京:中华书局, 2012.

金宜久:中国伊斯兰探秘——刘智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季芳桐.天方性理注释、翻译及研究[M]. 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22.

王岱舆.正教真诠·清真大学·希真正答[M].余振贵,点校. 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

吴雁.伊斯兰新柏拉图主义研究[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7,(04):73-80.

马文兵,季芳桐.刘智生平考释与思想渊源探究[J].世界宗教研究,2024,(08):112-117.

王家瑛:伊斯兰宗教哲学史[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Copyright (c) 2025 汪正祺, 张思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