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汉魏时期,无论是书法还是文学都有了一个较大的进步,相较于秦汉,这一时期文学上出现了所谓的文学自觉;书法上名家辈出,书体发展,碑刻与书帖数量增加等。而理论方面,文论与书论在这一时期也空前发展,臻于成熟。“气”在此时作为一个重要的节点,促进了文学与书法的交融。
References
彭邦炯、谢济、马季凡编著:《甲骨文合集补编》,北京:语文出版社, 1999年。
李学勤主编:《字源》,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白于蓝撰此条。
(三国魏)王弼著、 楼宇烈校释:《老子道德经注》,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版。
刘文典著、 赵锋、诸伟奇点校:《庄子补正》,北京:中华书局,2015年版。
余敦康著:《魏晋玄学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宋)朱熹著:《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
黄寿祺、张善文著:《周易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版。
(三国魏)刘劭著、 梁满仓点校:《人物志》,北京:中华书局,2014年版。
(汉)许慎著、 (宋)徐铉校:《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版。
(南朝宋)刘义庆著、(南朝)刘孝标注:《世说新语笺疏》,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版。
王运熙、顾易生主编:《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胡大雷:《从“谈说之术”到“文以气为主”——文气说溯源新探》,载于《文学评论》,2013年第03期。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编写组:《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郭绍虞著:《中国历代文论选》(四卷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年版。
(南朝梁)刘勰著、 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张克锋著:《魏晋南北朝文论与书画论的会通》,西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8年。
罗宗强著:《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北京:中华书局,1996年版 :“那么,曹丕文气说的含义是什么呢?他说:‘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这里,‘文以气为主’的气,是指表现在文章中的气,即文气。而‘气之清浊有体’的气,则是指作者的气。”
上海书画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 ,1979 年版。
崔尔平选编:《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 年版。
[英] 沃尔特·佩特著、李丽译:《文艺复兴》,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版。
钱锺书:《中国诗与中国画》,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5年第01期。
曹顺庆、李思屈:《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基本路径及其方法》,载于《文艺研究》,1996年第02期。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Copyright (c) 2025 张智涵, 钱亮帆, 王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