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下澳门加速建设中葡人才高地的研究
PDF

Keywords

一帶一路
澳門
中葡平臺
人才高地

How to Cite

殷知行, & 許沈佳藝. (2025). “一带一路”下澳门加速建设中葡人才高地的研究.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刊, 1(1), 16–23. https://doi.org/10.70693/rwsk.v1i1.411

Abstract

中央政府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是澳門特區建設“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的頂層設計思路,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總體目標。澳門作為中西文化交融的歷史名城與粵港澳大灣區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倡議的“開放之窗”,承擔著建設“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的歷史使命。隨著近年來“一帶一路”合作在葡語國家的深入開展,中國與葡語國家的經貿往來愈加頻繁,雙邊貿易總額不斷攀升,這對中國與葡語國家的發展都是重大的歷史機遇。然而澳門在參與“一帶一路”中葡經貿合作,打造“中葡平臺”的過程中,正面臨著落後化、邊緣化、虛名化的困境,究其根本原因是其在中葡人才培養方面存在定位不明、資金不足、宣傳不周等缺憾。對於以上問題的研究,本文提出的建議是:強化“中葡平臺”的發展決心、明確中葡人才的教育定位、創新中葡人才的教育手段、深化與葡語國家的交流合作。緊抓“一帶一路”中葡商貿發展機遇,加快建設中葡人才高地,推動澳門“中葡平臺”建設脫虛向實。

https://doi.org/10.70693/rwsk.v1i1.411
PDF

References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共建“一帶一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實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周穀平、闞閱.“一帶一路”戰略的人才支撐與教育路徑[J].教育研究,2015,36(10),4-9.

冷民、薑涵.構建與大灣區國際科創中心匹配的人才高地[J].中國科技人才,2022,2022(1),24-28.

原梅.“一帶一路”視域下沿線城市對外開放芻議[J].黨史博采(下),2019,2019(12),48-49.

中共上海市委.加快建設高水準人才高地[J].求是,2021,2021(24),26-30.

薄貴利.論打造世界級和國家級人才高地[J].中國行政管理,2019,2019(6),6-11.

徐芳.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N].經濟日報,2022-11-30(10).

戚耀琪.人才高地如何建設好,人大代表力量不能少[J].人民之聲,2023,2023(9),62.

申金升.高水準人才高地建設的若干思考[J].今日科苑,2022,2022(9),26.

胡明遠、龔璞、陳懷錦、楊竺松.“十四五”時期我國城市群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培育現代化都市圈[J].行政管理改革,2020,2020(12),19-29.

汪懌.高水準人才高地建設:基本內涵、核心角色與發展對策.中國黨政幹部論壇[J].2021,2021(12),57-61.

李普.加強區域科技人才發展研究,推動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建設[J].中國科技人才,2021,2021(5),3.

劉晗、黃慶華.發揮中心城市引領作用,推動“一帶一路”貿易暢通[J].中國人大,2017,2017(8),32-33.

蕭鳴政.創新建設大灣區高水準人才高地[N].光明日報,2022-8-28.

邵任薇、林姍、林綺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背景下珠三角地區人才政策研究[J].探求,2022,2022(3),55-66.

劉沖.雁陣格局視角下的高層次人才區域佈局和協調發展問題研究[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23,2023(8),12-20.

李曉楠、殷知行.雙迴圈”背景下澳門文旅產業發展機遇與路徑研究[J].中國商論,2023,2023(14),89-92.

黎沛文、關子郢.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的引才制度之維——以“雙區”建設背景下的深圳為例[J].青少年研究與實踐,2023,38(1),39-51.

朱賀玲、郝曉晶.新文科建設背景下的複合型人才培養:新變局、新挑戰與新思路[J].高教探索,2023,2023(4),20-25.

殷知行、楊淇然.粵港澳大灣區視角下澳門城市品牌構建路徑研究[J].國際公關,2023,2023(5),116-118.

黃新華.(2023).社會治理共同體建設的邏輯進路——基於應對突發公共事件視閾的考察[J].國家治理,2023,2023(17),69-73.

毛豔華.粵港澳大灣區協調發展的體制機制創新研究[J].南方經濟,2018,2018(12),129-139.

陳朋親、毛豔華、榮健欣.城市群“雙城”聯動的理論邏輯與實踐策略——以粵港澳大灣區廣州、深圳為例[J].城市發展研究,2021,28(12),110-117.

李向光.打造產才融合的縣域優勢[J].中國人才,2023,2023(3),75.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Copyright (c) 2025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