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一乘“思想与多元宗教对话——佛教圆融观对宗教排他性的消解路径

Authors

  • 赵汉章 南京大学

DOI:

https://doi.org/10.70693/rwsk.v1i8.1236

Keywords:

《法华经》, “一乘”思想, 佛教圆融观

Abstract

在当代全球化加速与文化冲突频发的背景下,宗教排他性引发的文明对立成为重大议题。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一神论及印度教种姓制度均表现出排他性。而《法华经》的“一乘”思想为消解此问题提供了路径。本文以《法华经》为核心,探讨其“开权显实”与“会三归一”理论如何重构宗教对话范式:通过“诸法实相”否定真理垄断,以“佛性平等”瓦解选民意识,以“常不轻行”建立他者尊重。佛教圆融观以“空性”哲学解构排他性,视多元宗教为法界显现,为跨宗教对话开辟“和而不同”的空间,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深远启示。本文将从真理观、救赎论、他者论三维度论证其非排他性的和解力量。

References

翟艳春.《法华经》一佛乘思想研究[J]. 中国佛学, 2021, (1): 164-178.

S. Omer, The concepts of GOD, MAN, and the environment in Islam: Implications for Islamic architecture[J], Journal of Islamic Architecture, 2012, 2(1): 1-12.

〔埃及〕穆斯塔发·本·穆罕默德艾玛热著,穆萨·宝文安哈吉、买买提·赛来哈吉译. 布哈里圣训实录精华:圣训[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1: 268.

吕庆春. 种姓社会阶序的对立和隔离[J]. 世界宗教研究, 2023, (5): 107-122.

〔英〕麦克斯·缪勒著,陈观胜译. 宗教学导论[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 35.

鲁楠.《薄伽梵歌》的平等观[J]. 清华法学, 2022, 16(1): 33-46.

崔杰. 从《中论》解读龙树的中道哲学思想[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0, 23(3): 138-140.

沈海燕. 论天台总摄万法的圆融哲学[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15(3): 138-149.

〔日本〕平川彰等著,林宝尧译. 法华思想[M]. 高雄:佛光出版社, 1998: 4.

孙晶. 日本“批判佛教”的最新进展及其理论意义[J]. 日本研究, 2009, (2): 10-17.

刘雄峰. 从世间际到实际:“二谛”之“观”下的涅槃——以《中论·观涅槃品》为中心[J]. 五台山研究, 2022, (4): 22-25.

〔日本〕菅野博史.《法华经》与宗教间的对话[J]. 佛学研究, 2006, (00): 65-72.

R. Motiekaitis, Emptying Śūnyatā: a Critical Reading of Nishitani’s Religion and Nothingnes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rea Studies, 2015, 10(1): 69-83.

〔今斯里兰卡〕化普乐·罗睺罗尊者著,法严法师译. 佛陀的启示(What the Buddha Taught)[M]. 台北:财团法人台北市慧炬出版社, 1972: 18-19.

(刘宋)求那跋陀羅著. 杂阿含经[M]. 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1999: 225.

Downloads

Published

2025-09-05

How to Cite

赵汉章. (2025). 《法华经》“一乘“思想与多元宗教对话——佛教圆融观对宗教排他性的消解路径.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刊, 1(8), 5–9. https://doi.org/10.70693/rwsk.v1i8.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