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线路中的乡村公共艺术介入研究——以大别山红安县为例

Authors

  • 张智乐 湖北文理学院
  • 吴楚君 湖北文理学院

DOI:

https://doi.org/10.70693/rwsk.v1i5.1023

Keywords:

红色旅游, 乡村公共艺术, 文化地标, 艺术装置, 大别山红安县

Abstract

在国家乡村振兴与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背景下,本研究聚焦大别山革命老区红色旅游线路中公共艺术建设"符号空壳化"问题。研究发现,当前红色文化地标存在艺术与红色精神叙事脱节、参与机制欠缺、可持续运营体系不健全及在地文化资源挖掘浅表化等症结。提出叙事性艺术装置重构红色记忆空间、数字技术增强体验、"政社艺"协同管理、本土资源创新转化策略。旨在强化红色旅游线路的文化标识与情感共鸣,助推乡村振兴与红色文旅融合发展。

References

蒋露薇,盘俊.乡村振兴战略下零陵区红色旅游资源整合开发优化路径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4,8(23):106-110.

吴康.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耦合协调度研究——以大别山革命老区为例[J].西部旅游,2024,(18):48-50.

李明炅.功能、人文、生态:当代公共艺术设计的空间美学[J].天工,2024,(04):64-66.

郭玮.艺术植入社区——公共艺术在现代社会功能中的作用[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9,(10):54-55.

王天祥.艺术介入乡村——美术社会实践与乡村全面振兴的互构共生[J].美术,2025,(01):57-63.DOI:10.13864/j.cnki.cn11-1311/j.007605.

Holden N W .Gibsland, Louisiana’s memoryscape of Bonnie and Clyde: Putting the past in the present[J].Memory Studies,2024,17(6):1536-1553.

李德山,许秋生.文旅融合驱动乡村振兴:内在机制与实证检验[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33(04):20-32.DOI:10.19747/j.cnki.1009-2463.2024.04.003.

顾雪黎,刘文静.延续与重塑:传统文化再生产研究综述[J].玩具世界,2025,(01):6-9.

阮静.AR/VR技术在科普出版中的应用探究——以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实践为例[J].编辑学刊,2025,(02):64-68.

向帮国,向国权.红色旅游助推乡村产业振兴的路径研究——以湘西为例[J].现代农机,2025,(02):30-32.

Downloads

Published

2025-06-02

How to Cite

张智乐, & 吴楚君. (2025). 红色旅游线路中的乡村公共艺术介入研究——以大别山红安县为例.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刊, 1(5), 283–286. https://doi.org/10.70693/rwsk.v1i5.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