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本研究以焦裕禄同志纪念馆为案例,探讨红色教育基地对青少年文化认同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本研究基于认知-情感-行为模型,将文化认同划分为文化知识、文化情感和文化行为三个维度,以教育参观情况、传播内容和形式、沉浸式课堂参与为自变量,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验证假设。研究为优化红色教育基地教育模式、增强青少年文化认同提供了实证依据,并提出强化沉浸式教育体验和优化传播内容与设计的建议。
References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徐雪峰. 黑龙江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与开发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9.
董锦娜, 王红艳. 红色旅游对红色文化认同的影响机理研究——基于敬畏情绪的中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4,38(04):191-198.
张超, 苏士梅. 红色纪念建筑作为记忆媒介的复合空间叙事研究——以红旗渠纪念建筑为例[J].未来传播,2024,31(02).10-19
杜玉改. “使用与满足”视角下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思考[J].传播与版权,2024,(01):100-102+106.
刘昱君. B站陪伴式学播用户的使用与满足研究[D].中南大学,2023.
李天一. 沉浸式传播视角下的助眠类播客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23.
喻国明. 未来媒介的进化逻辑:“人的连接”的迭代、重组与升维——从“场景时代”到“元宇宙”再到“心世界”的未来[J].新闻界,2021(10)54-60.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Copyright (c) 2025 芦昊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