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杯葛”(Boycott)泛指一种抵制活动。在当代台湾地区,“杯葛”兴起自上世纪末的立法机构,是由党团主导的,以停缓议事、阻挠程序进行为手段的政治抵制活动。它糅合了政治抵制行为与议会暴力行为,成为带有台湾地区特色的政治文化现象。随着各党派民意代表席位的消长,“杯葛”的滥用已超出政党政治策略的范畴,丧失了合理性。它反映出当前台湾地区政党政治陷入内耗,折射出民粹文化对台湾地区民众生活方式的深度入侵。这种畸形性的文化也暴露出政党政治主导下台湾地区民众文化认知的割裂倾向。梳理“杯葛”文化发展的源流及其演变,结合“太阳花运动”等“杯葛”引发的扩大化事件,有助于认清政党斗争的本质,亦能更好地理解当代台湾地区政坛纷乱现象的成因。
References
夏征农. 大辞海·世界历史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1: 281.
太蕤. 我的杯葛主义的观察[J]. 民觉, 1920, 1(1): 144.
张伯泉. 杯葛[J]. 政学丛刊, 1920, 1(3): 50-52.
反日消息:十一、星洲侨胞杯葛日货之概况[J]. 反日周刊, 1928(6): 98-100.
经济智识[J]. 国货月刊, 1935(11): 37.
李敖. 民进党研究[M]. 沈阳: 春风文艺出版社, 1989: 65,278,284-285.
叶怡君. 法案审议与议程阻绝——“立法院”第三届到第六届的分析[D]. 台湾(地区): “中正大学”硕士论文, 2009: 37.
尹茂祥, 钟厚涛. 台湾地区民粹主义的政治演进及影响[J]. 台湾(地区)研究, 2020(2): 60-68.
王程. 民粹主义在台湾:“民粹式民主”的生成及其危机[J]. 台湾(地区)研究, 2022(1): 72.
江振滔. 颜色革命的机制——以2014“太阳花运动”为例[D]. 台湾(地区): “中国文化大学”硕士论文, 2022: 19.
李龙. 从“太阳花学运”看台湾(地区)民主[J]. 台湾(地区)研究, 2014(6): 89.
胡适. 胡适全集: 第22卷[M]. 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3: 685.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Copyright (c) 2025 张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