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贝侬”壮语资源保护与数字化建设——壮语语料库构建研究
PDF (简体中文)

Keywords

壮语保护
数字化
语料库
数字人文

How to Cite

覃家祝, 苏盛滢, & 张双. (2025). “数字贝侬”壮语资源保护与数字化建设——壮语语料库构建研究.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刊, 1(3), 167–171. https://doi.org/10.70693/rwsk.v1i3.756

Abstract

本研究构建首个多模态壮语语料库,集成AI与数字人文技术,提出“生态-认知-技术”协同框架,突破传统语料库局限。实践上支撑语音识别、机器翻译等智能应用;理论上推动侗台语研究进入计算时代,创立数字语言人类学。通过赋能双语教育、文化经济与跨境服务,为全球濒危语言保护提供技术赋能与文化主体性平衡的方案。

https://doi.org/10.70693/rwsk.v1i3.756
PDF (简体中文)

References

陆俭明.顺应科技发展的大趋势语言研究必须逐步走上数字化之路[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20,43(04):2-11.

]刘炜,叶鹰.数字人文的技术体系与理论结构探讨[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7,43(05):32-41.DOI:10.13530/j.cnki.jlis.170020.

朱本军,聂华.跨界与融合:全球视野下的数字人文——首届北京大学“数字人文论坛”会议综述[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6,34(05):16-21.DOI:10.16603/j.issn1002-1027.2016.05.003.

张才刚.数字化生存与文学语言的流变[D].华中师范大学,2011.

邓凤民.汉藏语系语言差比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

李明.《古壮字字典》方块古壮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韦琍.壮语对广西汉语方言的影响[D].广西民族大学,2008.

孙娜.壮泰语中的借词比较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6.

张邦卫.图像增殖:语言的式微与图像的狂欢——数字化时代审美文化的范式转型[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92-96.DOI:10.16573/j.cnki.1672-934x.2005.02.023.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Copyright (c) 2025 覃家祝, 苏盛滢, 张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