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研究通过定量与定性方法,系统评估了“课程—毕设”导师制在A校区B学院经济学专业学生科研素养提升中的效果。研究采用混合方法设计,定量数据通过统计分析评估科研素养变化,定性数据通过访谈深入探讨学生与导师的体验。结果显示,学生科研素养在课程学习期间和毕业设计完成后均显著提升,且毕业设计完成后采用该模式的学生显著优于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定性访谈表明,学生和导师一致认为个性化指导和实践训练是提升科研能力的关键。“课程—毕设”导师制的优势在于其系统性与持续性的科研训练、个性化指导及实践导向的项目驱动。定量结果验证了该模式通过整合课程与毕业设计,实现了从理论学习到实践应用的递进式培养;访谈数据进一步揭示,导师一对一指导有效解决了学生个体化需求,而嵌入课程的研究项目增强了实践能力。这些发现与现有文献保持一致,并通过实证数据和长期效果评估补充了导师制长期影响的证据。然而,研究也发现实施中的挑战,包括导师时间与资源不足。为此,提出加强导师培训、明确职责及设立激励机制等改进建议,以优化指导质量并确保模式的可持续性。本研究为导师制在经济学教育中的应用提供了实证支持与实践指导。
References
王俊彦. (2025). 学业导师制在高职汽车专业个性化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内燃机与配件, (5), 147—149. https://doi.org/10.19475/j.cnki.issn1674—957x.2025.05.028
乔宁, 李守杰, 李法君, & 刘杰. (2025). “三全育人”视域下地方应用型高校涉农专业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建设探析. 安徽农业科学, 53(4), 271—273+278.
张文旭, 郭立民, & 蒋伊琳. (2025). “新工科”背景下产学研协同育人的学业导师制培养研究.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 15—18.
刘想, 毛燕华, & 邢玉娟. (2025a). 高职院校项目导师制实施现状及对策思考.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38(2), 65—67.
景丽, 王双, & 刘子祯. (2025). 产教融合背景下“双导师制”的实施效果与挑战探讨. 山西青年, (3), 147—149.
雷俊安, & 赵复婧. (2025). “四位一体全过程本科生导师制”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湖北文理学院道桥专业为例.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46(1), 57—61.
余丽. (2025). 本科生导师制对学业情绪影响的中介效应研究.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43(1), 93—99.
邹大威, 刘长利, 朱智耀, & 高连印. (2024). 本科生导师制对中医综合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中医学专业为例. 医学教育管理, 10(6), 669—674.
刘民杰, 吴国鹏, 马超, 张玥, 陈晔, & 康瑜. (2025). 基于导师制的智能制造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现代农机, (1), 114—116.
刘春玲, 史洁, & 潘国明. (2025).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双导师制实施的研究. 农机使用与维修, (1), 151—154. https://doi.org/10.14031/j.cnki.njwx.2025.01.037
戚佳, 刘继安, & 徐艳茹. (2025). “双一流”高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现状与特征. 黑龙江高教研究, 43(1), 38—44.
孙振宇, & 许泽浩. (2025). 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研究与改进建议. 教育教学论坛, (2), 13—16. https://doi.org/10.20263/j.cnki.jyjxlt.2025.02.002
马月红, 崔得隽, & 韩霞. (2024). 多元双轨导师制对青年教师思政能力培养的影响分析. 大学, (S2), 188—190.
袁成福, 李娜, & 王艳艳. (2024). 新工科背景下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本科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智慧农业导刊, 4(24), 42—45. https://doi.org/10.20028/j.zhnydk.2024.24.011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Copyright (c) 2025 黄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