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通过参与式观察和访谈,以剧本杀游戏社交为例,探析深度媒体化时代,青年群体剧本杀游戏社交的内在逻辑。在剧本杀游戏社交中,游戏通过架起与他人情感联结的桥梁,使青年获得了“情绪价值”;在不同类型的剧本杀游戏中,通过移情得到了情绪释放,获得了多元的社交体验感;在特有的游戏社交机制中,青年在互动交流中得到身体回归,满足了“身体参与”的需求。虽然从青年剧本杀游戏社交的内在逻辑中能够探析出青年群体的在深度媒介化时代的内在需求以及追求的社交体验,但剧本杀游戏内外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的仍值得讨论。
References
乏如克·哈帕尔. 回归连通性:传媒社会学视阈下的新型社交方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22.
常江,何仁亿.安德烈亚斯·赫普:我们生活在“万物媒介化”的时代——媒介化理论的内涵、方法与前景[J].新闻界, 2020(06):4-11.
赵辰霄.线下剧本杀:群体性孤独的解药——基于跨学科视角的阐释[J].科技传播,2021,13(20):85-89.
孙山,陈文琪.78.9%受访者表示通过线下游戏交到了朋友[N].中国青年报,2021-07-22(010)
陈依凡.“剧本杀”手机游戏:叙事、互动与时间的三维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9(03):48-50.
赫伊津哈:《游戏的人:文化中游戏成分的研究》,何道宽译,花城出版社,2007年.
鲁威人,石正贵,宋立欣.游戏文化学.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9:13-26.
张丽芳. 游戏社交与线下人际关系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21.
喻国明.娱乐与游戏:一种未被正确认识的价值媒体[J].新闻与写作,2017(11).
[美]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M].张定绮译.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7:51,102,129.
李立. 大众文化的审美时间体验及其价值悖论[J].新疆社会科学,2009(2).
赵梦婕.线下剧本杀的心流体验分析[J].视听,2021(12):170-171.
Steve Dixon.Digital Performance:A History of New Media in Theatre,Dance,Performance Art and Installation.Cambridge:MIT Press.2007.pp.564-595.
谭昭,关屹.表演的身体与重构的形象:“剧本杀”的个体叙事研究[J].视听,2022,(08):149-151.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Copyright (c) 2025 侯培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