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退之间:清代江南文人的隐逸思想及形成原因——以苏州状元石韫玉为例
PDF (简体中文)

Keywords

石韫玉 隐逸思想 江南文化

How to Cite

孙铭泽, & 董粉和. (2025). 进退之间:清代江南文人的隐逸思想及形成原因——以苏州状元石韫玉为例.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刊, 1(2), 243–249. https://doi.org/10.70693/rwsk.v1i2.564

Abstract

隐逸思想在江南文脉的延续中意义重大。以清代苏州状元石韫玉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石韫玉的个人生平、交际网络与文学创作,结合地域特色及时代特征,可以清楚地揭示石韫玉的隐逸思想及其形成原因,进而探讨乾嘉时期江南文人隐逸思想的时代特征及其文化内涵。石韫玉在宦海浮沉十八年之后,归隐乡里,通过掌教书院、藏书治学、募劝赈济等方式,实现自己隐逸理想。以石韫玉为中心的案例分析表明,清代江南精英阶层,已经很好地调和了“经世”和“遁世”之间的仕隐矛盾,并重构了传统隐逸思想的内涵。

 

https://doi.org/10.70693/rwsk.v1i2.564
PDF (简体中文)

References

参考文献

(清)佚名. 清史列传 [M]. 王钟翰,点校. 北京:中华书局.1987.

(清)法式善. 法式善文学家族诗集 [M]. 多洛肯,点校.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8

(清)陶澍. 陶澍全集,六,文集 [M]. 长沙:岳麓书社. 2010.

(清)石韫玉. 独学庐文稿 [M].董粉和,点校.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20.

杨镜如. 紫阳书院志 1713-1904 [M]. 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6.

张新沂.中外建筑史 [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9.

(清)顾禄. 清嘉录 [M]. 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9.

刘卫平. 苏州古典园林的隐逸文化审美意象 [J]. 前沿,2008,9:78-81.

苏畅作. “咫尺山林”与“壶中天地”——园林意境感知与实体空间共构 [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23.

钱仲联. 清诗纪事 [M].南京:凤凰出版社. 2004.

赵尔巽. 清史稿 [M]. 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 1977.

陈金陵. 洪亮吉评传 [M].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8.

庾向芳. 近代史学转型视野下的民国清史学1912-1949 [M].上海:三联书店. 2021.

眭骏. 石韫玉年谱 [M].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9.

(宋)范晔. 后汉书 [M]. 陕西:三秦出版社. 2004.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Copyright (c) 2025 孙铭泽; 董粉和 (共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