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宠儿》象征主义分析
PDF (简体中文)

Keywords

象征主义;《宠儿》;种族文化

How to Cite

何明瑞, & 冉吟啸. (2025). 电影《宠儿》象征主义分析.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刊, 1(2), 24–29. https://doi.org/10.70693/rwsk.v1i2.488

Abstract

随着包括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种族运动、性别运动的高涨,种族问题、性别议题逐渐成为社会热点。作为第一位非裔女性黑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尼·莫里森在其代表作《宠儿》中,以魔幻式的手法展现了那段触目惊心的黑人受屈史。将以乔纳森·戴米的《宠儿》为影像文本,对象征主义的国内外概念进行进一步厘清和界定,同时从象征主义在电影艺术中的身份、地域、物品的具体应用,阐述象征主义和电影艺术的融合。其次,文章将深入分析电影《宠儿》的影像与角色象征意义,包括角色、空间、颜色,从代表族群未来希望的丹佛,到意味生命活力的绿色森林,一方面加深了电影对于族群文化、殖民文化的探讨;另一方面也印证了电影《宠儿》与象征主义的深层关联。此外,对《宠儿》所呈现的象征主义主题进行了探讨,涵盖身份认同的解构与建构、族群文化的殖民与反殖民,以解析黑人世界中充满象征与符号的历史,重现黑人生活的艰苦悲惨过往,期冀能给当下火热的种族、性别运动提供理性、客观的参考。

https://doi.org/10.70693/rwsk.v1i2.488
PDF (简体中文)

References

Dictionnarie Encycloedique Quiffet[M].Paris,1962:5571.

孟昭毅.东方戏剧美学[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

Edward Said.Orientalism[M].New York:Vintage Books,1979.

陆扬.析索亚“第三空间”理论[J].天津社会科学,2005,(02):32-37.

黄鸣奋.科幻电影创意研究系列3:黑镜定位[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20:25,207.

陈岩.试论电影空间叙事的构成[D].南京艺术学院,2015:29.

宫林,周登富.电影色彩的意义[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99,(02):85-91.

张淑华;李海莹;刘芳.身份认同研究综述[J].心理研究,2012,5(01):21-27.

葛兰西.狱中札记[M].河南大学出版社,2014.

彭体春.文化霸权[A].王晓路,等.文化批评关键词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荣格.集体无意识的原型[M].荣格文集[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7.57.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Copyright (c) 2025 何明瑞, 冉吟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