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摘要:本文以聊城大学外语俱乐部和慕曲京剧社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高校戏剧社团建设的实践经验与发展策略。通过问卷调查与相关数据分析,揭示两个俱乐部在校园内的受众范围及当前人员构成。通过两社团建设的现状,剖析二者在人才培养机制、文化传承作用等方面的成效与问题。最后提出针对性现存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与可持续发展策略,为高校戏剧社团的发展提供参考。
基金项目:聊城大学创新创业项目“铁锤话剧——话剧表演平台”(项目编号:CXCY2023400)
References
黄岳杰.黄岳杰戏剧作品集[M].
肖志瑶.高校戏剧社团——校园戏剧发展的新寄托[J].戏剧之家,2017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M].“第八章 戏剧(中,一)”
梁爽.“教育戏剧+”模式在高校教育中的人文意义及应用初探[J].中国戏剧,2019
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庄晴.英语戏剧社团队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意义[J].文教资料,2019,(31):97 - 98
刘茂生.文明交流互鉴与百年中外戏剧交流史研究[J].外国文学研究,2024,(5):77 - 78
陈白尘,董健.中国现代戏剧史稿[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9
范寿康.学校剧[M].上海:商务印书馆,1923
黄文泽.高校戏剧社团发展现状的研究[J].戏剧之家,2019
赵月月.文化自信与高校第二课堂育人实践研究[J].公关世界,2025
李彦翰.浅析高校戏剧社团的建设和发展[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4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Copyright (c) 2025 赵心玉, 李欣语, 刘恩成, 张庆艳